關于換熱器的設計彙編
1、換熱面積:
以換熱管外徑爲基準,扣除伸入管闆内的換熱管長度後,計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積;
2、傳熱工藝流程的确定
(1)不潔淨或易于結垢的物料應流經易清洗的一側,一般是管内。
(2)具有腐蝕性的物料應當走管内。
(3)壓力高的物料走管内。
(4)溫度很高或很低的物料走管内,減少熱損失。
(5)蒸汽一般走殼程,便于排液,傳熱系數也大。
(6)粘度大的流體一般走殼程,便于提高流速。
(7)傳熱系數小的流體,如氣體,應走殼程,易于提高速度。
(8)流量小的流體走殼程,易改變流動狀态、
3、腐蝕裕量C2(P7)
(1)對有均勻腐蝕或磨損的元件,應根據預期的容器設計使用年限和介質對金屬材料的腐蝕速率(及磨蝕速率)來确定腐蝕裕量。
(2)換熱器各元件受到腐蝕程度不同時,可采用不同的腐蝕裕量。
(3)介質爲壓縮空氣、水蒸氣或水的碳素鋼或低合金鋼制換熱器,腐蝕裕量不小于1mm。
(4)換熱管不考慮腐蝕裕量。
(5)拉杆、定距管、折流闆(支持闆)等非受壓元件,一般不考慮腐蝕
4、換熱管的中心距:
(1)換熱管中心距宜不小于1.25倍的換熱管外徑;
(2)當管間需要機械清洗時,應采用正方形排列,且管間通道應連續直通,相鄰管間的淨空距離不宜小于6mm,對于外徑爲10mm、12mm和14mm的換熱管的中心距分别不得小于17mm、19mm和21mm